一

從零起步到全市農產品出口第一大戶,泰豐食品用了15年的時間。成績的背后,是泰豐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,更是有賴于總經理胥樹建的誠信經營理念。胥樹建深諳“大道惟誠,無信不立”的商業運作之道。作為一家食品企業,沒有質量就無法生存,沒有誠信就不能發展。為確保從源頭開始到每個單元都有原始真實的質量記錄,企業發展數千畝標準化種植基地,細化到土壤與水質,從種植、儲藏到加工,泰豐研發了一套高標準的質量安全技術體系,在田間地頭、在生產車間、在客戶餐桌,泰豐食品完整實現產業鏈信息透明,產品質量可追溯。正因對質量的嚴格要求,泰豐食品連續多年獲得7項專業國際認證,并且實現產品質量零糾紛的記錄,滿意度測評結果均超過年初制定的質量目標。經過多年努力,泰豐食品逐漸樹立了農產品加工行業內的誠信標桿。
二
公司所在的萊蕪區是著名的“中國生姜之鄉”,這也正是企業依托的產業優勢所在。公司“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”的性質已經決定了自身所肩負的目標任務,那就是依靠和服務于農業、農村和農民,離開了這一點,公司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根基。在此理念的支撐之下,從公司成立以來,胥樹建在做強做大企業的同時,千方百計把公司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筑牢,力求對基地區域內的農戶在重要的困難問題上能幫盡幫,在依靠農業發展的同時,幫助更多的農民致富。
三
借助民盟平臺,他每年都要選擇5個以上社區開展“健康送到家”免費體檢活動,每年資助7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。截至目前已組織安排160多名次高校畢業生實習,安排74名大學生就業。自2003年公司每年走訪太平村70歲以上老人,每逢春節公司都會為他們送去花生油、白面、大米等過節禮品。每年都選擇部分優秀大學生進行資助,少則七八個,多則十幾個,幫助他們完成學業。2019年公司還拿出10余萬元助學金資助31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,胥樹建帶頭捐款,公司上下積極響應,很快籌集到5萬元現金,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贊揚。胥樹建還把下崮村呂豐嶺等三個特困戶作為個人的幫扶對象,根據實際安排合適的工作,幫助他們度過生活的困難,鼓勵他們重新拾起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。
正如在“鄉村振興領軍人物”頒獎典禮后,胥樹建表示的:“企業的社會責任很重要,企業家應該敢擔當,有愛心、責任心,不但要做好企業自身的發展,還要促進社會和諧,為社會發展盡心盡力。”(作者張敬波,民盟濟南市委委員,民盟萊城區支部副主委,中學高級教師,就職于濟南市萊蕪鳳城高級中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