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于學習、勇于挑戰、不斷鉆研——— 14年來,憑借踏實的工作,從一名實習生快速成長為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、副總經理,曹曉紅在泰豐食品這片沃土快速成長。挑戰,始終是貫穿她工作的主旋律。“我覺得我很喜歡接受挑戰性的事務,做點開創性的事情,會有一種成就感。”曹曉紅說。所謂性格決定命運,或許正是因為她性格中的這種特質,使她可以在外貿領域做得更好。
“80后”、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、副總經理、個人業務量幾乎趕上公司其他幾十個業務人員之和。采訪曹曉紅之前,這些標簽讓記者心中頓時出現一個高冷嚴峻、不茍言笑的“女強人”形象,然而見面之后,記者才發現她不僅能力和業績突出,而且平易近人,形象氣質俱佳。“進入泰豐食品,或許是一種緣分。”曹曉紅笑著說。2004年大學實習期間,暫時沒找到實習單位的她回到萊蕪,在表哥的店里幫忙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經常來店里消費的一名泰豐食品負責人了解到她的情況后,對她說,“你跟我來泰豐試試吧。”雖然當時的曹曉紅對外貿一無所知,但她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泰豐。
剛到泰豐時,完全沒有外貿工作經驗的曹曉紅只好從零開始,邊學邊干。”選擇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我挑戰人生的開始。”剛開始公司人手比較少,招待、接單、訂貨、備貨……用曹曉紅的話說“什么都得學、什么都得干。”做外貿首先要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,雖然上學時曹曉紅的英語水平也不錯,但是口語不行。白天在公司,她不好意思張嘴練習,晚上回到宿舍,她就拿起公司的客戶通訊錄,試著給國外的客戶挨著打電話,努力練習。“功夫不負有心人”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曹曉紅就能與客戶熟練地用英語進行交流了。
2005年初,在廣交會上接觸過的一個英國客戶聯系到曹曉紅,訂了一個腌制姜塊的“小柜”。“這是我做的第一筆業務,量雖然不大,但是為公司賺了十幾萬。當時感覺非常有成就感,也給了我堅持做下去的信心。”然而剛剛品嘗到成功喜悅的她很快就嘗到了失敗的滋味。在做第二筆業務時,貨物全部發出后,有三四萬美金的尾款一直沒有到賬。為了追回這筆貨款,她只身跑到孟加拉,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出國。不過找到客戶以后,她發現客戶的公司已經破產,錢一分也沒有要回來。
給公司賠了這么多錢,曹曉紅感到壓力很大,但幸運的是,她遇到了一位好老板。公司董事長胥樹建不僅沒有批評她,反而安慰她說“做業務肯定有賺有賠,優秀的業務員都是用錢‘賠’出來的。”“正是因為遇到胥總這樣一位平易近人、愛護員工的老板,才讓我從開始堅持到了現在。”
“給公司賠的錢我一定要賺回來。”抱著這樣的想法,曹曉紅不斷加強學習,刻苦鉆研業務,逐漸摸清了這個行業的“門道”。正是憑著一股子韌勁,曹曉紅的業務量不斷上升,從開始的一年幾十個柜做到一年上千個柜。“外貿業務是一個很有樂趣和成就感的工作,充滿各種挑戰。無挑戰,不外貿。只有不停地去嘗試,不停地去挑戰,才有可能在外貿這個領域變得卓越,變得優秀。”
曹曉紅坦言,做外貿表面看起來很光鮮,可背后是巨大的壓力和心酸。沒客戶沒訂單的時候,如坐針氈;有客戶有訂單的時候,提心吊膽。就怕哪個環節出錯了,會影響交貨、付款。訂單發出去了,還要擔心路上運輸是否準時?客戶清關是否及時?收到貨對質量滿不滿意?后續還會不會下單?“做外貿業務很多情況都是未知的。”2016年9月,韓國第一大海運公司韓進海運突然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,船只滯留孟加拉港口,公司一位客戶的貨物也滯留在了港口。雖然客戶的貨款早已到位,按道理說這是客戶自己的事情。但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,曹曉紅就立馬趕往港口,為客戶申請減免了不少留港費用。“因為我們公司也是港口的一個大客戶,加上動作快,所以我的申請成功了。”曹曉紅介紹說:“這兩年外貿行業不好做,客戶壓力也很大。客戶生意好了,我們才有新的業務可做。”正是因為她時刻為客戶著想,所以凡是她的客戶基本都成為了公司的穩定客戶。“對公司而言,單單我一個人強還遠遠不夠,必須打造一支過硬的團隊。”曹曉紅十分注重對新同事的“傳幫帶”,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。目前,公司7名業務部門經理中,由她帶出來的就有3個。
今年,是曹曉紅加入泰豐的第14個年頭,回頭看走過的路,她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,她遇到了一位好老板、進入了一個好公司、找到了一個好平臺。而這一切的獲得,既有企業提供的客觀條件,更有屬于她自己的秘籍——— 勇于挑戰。如今,曹曉紅已經成為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、副總經理,這個職位更需要一份勇氣、責任和擔當。當然,她還要繼續迎來新的挑戰。